早耽蔡谱华妙,晚受聃书深长
诗句 | 读音 |
---|---|
早耽蔡谱华妙 |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仄 韵脚:去三十五笑 拼音: zǎodāncàipǔhuá|huà|huāmiào |
晚受聃书深长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wǎnshòudānshūshēn cháng |
早耽蔡谱华妙,晚受聃书深长释义
【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遭上聲。《說文》晨也。又先也。《易·坤卦》由辨之不早辨也。又與皁同。《周禮·地官·司徒》宜皁物。《註》皁物,柞、栗之屬。《釋文》皁音早。本或作早。 《說文》作。从日在甲上。
【耽】〔古文〕《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音酖。《說文》耳大垂也。《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註》耽耳,耳垂在肩上。又《玉篇》樂也。《書·無逸》惟耽樂之從。《傳》過樂謂之耽。《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傳》耽,樂也。又《廣韻》虎視。《易·頤卦》虎視耽耽。《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又《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又
【蔡】〔古文〕《唐韻》倉大切《集韻》《類篇》七蓋切,音。《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又《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又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又《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又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又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又《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又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
【谱】《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補。《說文》籍錄也。《廣雅》牒也。《玉篇》屬也。《釋名》布也,布列見其事也。《文心雕龍》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譜者,普也。註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詩序》以立斯譜。《孔疏》譜亦是序類。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諸侯世及詩之次,故名譜也。《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前漢·劉歆傳》歆著《三統歷譜》。《舊唐書·經籍志》譜系以紀世族繼序。又《集韻》或作諩。《春秋序》譜第。《註》譜,本又作諩。 《說文》本作。
【华】〔古文〕《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又《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又《廣韻》草盛也。又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又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又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又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又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又《韻會》胡化切,音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晚】〔古文〕《唐韻》無遠切《集韻》《韻會》武遠切,音挽。《說文》莫也。《博雅》後也。《史記·李斯傳》君何見之晚。《前漢·天文志》伏見蚤晚。zdic.net漢典
【受】〔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又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又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zd
【聃】《正字通》俗耼字。
【深长】;深远。《礼记·檀弓上》:“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非革命文学,意义倒也十分深长。”2.精深。《北史·崔光传论》:“崔光风素虚远,学业深长。”《汉书·蒯通传》“凡八十一首,号曰雋永”唐颜师古注:“言其所论甘美,而义深长也。”3.长。《百喻经·为熊所啮喻》:“往到林间,见一仙人,毛髮深长,便欲射之。”4.浓郁。《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酒﹞碧靛般清,其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