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

诗句读音
晚稻绿扶疏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wǎn dàolǜ|lùfú shū
早禾黄错落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ǎohéhuángcuò luò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释义

【晚稻】1.一种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的稻,一般在霜降后收割。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菁。”唐唐彦谦《蟹》诗:“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茅盾《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2.指后季稻。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扶疏】疎”。亦作“扶踈”。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宋姜夔《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明刘基《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

【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遭上聲。《說文》晨也。又先也。《易·坤卦》由辨之不早辨也。又與皁同。《周禮·地官·司徒》宜皁物。《註》皁物,柞、栗之屬。《釋文》皁音早。本或作早。 《說文》作。从日在甲上。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错落】1.分布、排列不规则。《文选·班固<西都赋>》:“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閒。”吕延济注:“错落,分布珠皃。”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羣星从坐,错落侈哆。”钱仲联集释引魏怀忠注:“错落,纵横分布貌。”钮琇《觚賸·秋灯》引清顾英白《江城秋灯》诗:“雕鎪云母矜滇巧,错落珍珠羡闽工。”2.引申为有差距,不一致。《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故温念在欲取宿恶,以除劲寇之害,而增健兵之鋭也。但自错落,功不副言。”3.参差不齐。《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释义》:“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