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小儿不耐闲,阿兄阿姊一似颠

造化小儿不耐闲,阿兄阿姊一似颠

诗句读音
阿兄阿姊一似颠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ā|ēxiōngzǐyī sìdiān
造化小儿不耐闲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zào huàxiǎo érbù nàixián

造化小儿不耐闲,阿兄阿姊一似颠释义

【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又《大雅》有卷者阿。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書·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又《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註》服虔云:乳母也。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註》皆官名。又《儀禮·士

【兄】《唐韻》許榮切《集韻》《韻會》《正韻》呼榮切,虩平聲。《說文》長也。《通論》口儿爲兄。儿者,人在下,以兄敎其下也。《精薀》从人从口,以弟未有知而誨之。《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玉篇》昆也。《詩·小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管子·心衛篇》善氣迎人,親於弟兄。又《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音貺。《前漢·尹翁歸傳》尹翁歸字子兄。《註》師古曰:兄讀曰況。又《詩·大雅》不殄心憂,倉兄塡兮。《註》倉兄與愴怳同。《又》職兄斯引。《註》兄怳同。又與況同。《漢樊毅華嶽廟》君善必書,兄乃盛德。《註》兄與況同。《

【姊】同姉。

【一似】孔子家语·正论解》:“孔子适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於野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忧者。’”唐景云《画松》诗:“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诗记得无。”元燕公楠《答程雪楼见寿》词:“空自许!早摇落江潭,一似琅琊树。”《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见两个着皂衫儿的,一似虞侯府干打扮。”郭小川《登九山》诗:“大坝如铁壁铜墙,长渠一似飞龙走兽。”

【颠】《正字通》俗顚字。

【造化】1.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晋张协《七命》:“功与造化争流,德与二仪比大。”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始应天地造化。”清恽日初《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灵想寂与造化通,幽襟独写溪山照。”柔石《二月》十七:“他死了!造化是没有眼睛的,否则,见到妇人如此悲伤的情形,会不动他底心么?”2.创造化育。《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明於阴阳所以造化,习於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

【小儿】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鬭。”《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三国魏虞翻《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方进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翟义。《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不耐】不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郑玄注:“耐,古书能字也。”1.不能忍受。《南史·张敷传》:“文帝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詔,曰:‘臣性不耐杂。’”宋向子諲《减字木兰花》词:“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教春光造次归。”清周亮工《复何匡山书》:“其声呜呜,不耐愁人听。”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而种种可恶,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辞职了。”2.不愿意。宋余桂《春日即事》诗:“半晴半雨春无準,燕怯轻寒不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