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夜从容谘道谊,切防事业去青春
诗句 | 读音 |
---|---|
早夜从容谘道谊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ǎo yècóng róngzīdào yì |
切防事业去青春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1|4fángshì yèqùqīng chūn |
早夜从容谘道谊,切防事业去青春释义
【早夜】1.天亮前。《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2.日夜。犹终日。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书》:“区区承教之心本不浅,乃以妻弟之挠,早夜不得安,以此遂失其始图。”清顾炎武《答叶嵋初书》:“为《音学五书》将成之际,早夜无一閒晷。”严复《辟韩》:“乃今早夜以孳孳求所以进吾民之才、德、力者,去其所以困吾民之才、德、力者。”漢
【从容】1.举动。《礼记·缁衣》:“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从容有常者,从容,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怀沙》:“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吕延济注:“从容,犹举动也。”参阅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六上。2.悠闲舒缓,不慌不忙。《书·君陈》:“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下兰臺而周览兮,步从容於深宫。”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谘】《廣韻》卽夷切《集韻》津私切,音資。與咨同。謀也,問也。《詩·小雅》周爰咨諏。《釋文》咨本亦作諮。《左傳·桓六年》夏會於成紀,來諮謀齊難也。《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漢典考證:〔《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門之。〕 謹照原文諮門改諮問。 考證:〔《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門之。〕 謹照原文諮門改諮問。
【道谊】道义。宋戴复古《送侄孙汝白往东嘉》诗:“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元虞集《牟先生墓志铭》:“父子之间,讨论经学,以忠孝道谊相切劘。”郭沫若《序<志愿军一日>》:“我们就在道谊上也打了一次大胜仗。”2.指道术,技艺。《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韦四太爷问张俊民道:‘你这道谊,自然着实高明的?’张俊民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典
【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又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又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又《前漢·外戚
【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說文》隄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註》防,隄也。《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註》防爲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又《玉篇》備也。《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又《玉篇》禁也。《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註》防,禁放溢也。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註》
【事业】1.事情的成就;功业。《易·坤》:“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孔颖达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北史·拓跋澄传》:“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男儿立事业,何用好容颜?铜刀安社稷,匹马定江山。”清刘大櫆《郭昆甫时文序》:“大行则发之於事业,穷居则不得已而见之於文章。”梁斌《播火记》第一卷二:“我还要拿工人的锤头……象男子汉大丈夫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青春】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李善注:“青春,喻少也。”《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引北齐颜之推《神仙》诗:“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