舴艋也闻钲鼓闹,秋千半当笙歌乐
诗句 | 读音 |
---|---|
秋千半当笙歌乐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qiū qiānbàndāng|dàngshēng gē4|4|4|4 |
舴艋也闻钲鼓闹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é měngyěwénzhēng gǔnào |
舴艋也闻钲鼓闹,秋千半当笙歌乐释义
【秋千】体育游戏。两绳下拴横板,上悬于木架,人坐或站在板上,两手分握两绳,前后往返摆动。相传春秋时齐桓公自北方山戎传入。一说本为汉武帝时宫中之戏,作千秋,为祝寿之辞,后倒读为秋千。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金元好问《辛亥寒食》诗:“秋千与花影,併在月明中。”清孙枝蔚《漫兴》诗之四:“谁家红袖过红桥,一丈秋千努折腰。”老舍《骆驼祥子》十五:“既不跺脚一走,就得想办法作事,先必得站一头儿,不能打秋千似的来回晃悠。”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秋千》。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木架或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当】〔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又《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又《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又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又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又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
【笙歌】。亦谓吹笙唱歌。《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宋张子野《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明梁辰鱼《浣纱记·投吴》:“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2.泛指奏乐唱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洞庭,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乐】《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
【舴艋】小船。《广雅·释水》:“舴艋,舟也。”王念孙疏证:“《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南齐书·张敬儿传》:“部伍泊沔口,敬儿乘舴艋过江,诣晋熙王燮。”唐皮日休《送从弟皮崇归复州》诗:“车螯近岸无妨取,舴艋随风不费牵。”清厉鹗《东城杂记·东里草堂》:“葫芦盛酒待明月,舴艋载琴当上流。”
【也】〔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钲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汉书·平帝纪》:“遣执金吾候陈茂假以鉦鼓,募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每拜跪,节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金师拓《游同乐园》诗:“可怜欢乐极,鉦鼓散云和。”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下》:“或壮丽而为江山,或喧闐而为鉦鼓。”2.并称以言兵事。《汉书·东方朔传》:“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鉦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闹】《唐韻》奴敎切《集韻》《韻會》女敎切,音淖。《說文》不靜也。《廣韻》同。猥也,擾也。《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以召鬧取怒乎。又《白居易·寄翰林學士詩》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鬧裝。《薛田詩》九苞綰就佳人髻,三鬧裝成子弟韀。今京師有鬧裝帶,合衆寶雜綴而成,故曰鬧裝。 《類篇》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