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
诗句 | 读音 |
---|---|
稻粱寒未收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dào liánghánwèishōu |
缯缴远须避 |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韵脚:去五寘 拼音: zēng jiǎoyuǎn|yuànxūbì |
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释义
【稻粱】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南朝宋鲍照《野鹅赋》:“空秽君之园池,徒慙君之稻粱。”唐杜甫《重简王明府》诗:“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宋曾巩《鸿雁》诗:“长无矰缴意自闲,不饱稻粱心亦足。”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缯缴】1.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繒,通“矰”。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雁》:“鴈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繒缴。”明方孝孺《二禽咏》:“文彩羡孔鸞,繒缴或暗投。”庞成宇《东园杂咏》:“饮啄力以致,繒缴安所施。”2.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清缪慧远《有感》诗:“惊心南国添繒缴,解网还邀圣主恩。”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