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行无以表殷勤,特将谢意标芳轴

赠行无以表殷勤,特将谢意标芳轴

诗句读音
特将谢意标芳轴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tèjiāng|jiàngxiè yìbiāofāngzhóu|zhòu
赠行无以表殷勤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4háng|xíngwú yǐbiǎoyīn qín

赠行无以表殷勤,特将谢意标芳轴释义

【将】〔古文〕《廣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又《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又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又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又《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又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又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又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又承也,奉

【谢意】的心意。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见兼士兄时,乞代达谢意为托。”魏巍《前线童话》:“可是战士们不等她们母女说出心里的谢意,又匆匆地走了。”巴金《再访巴黎》:“现在我来到像前,表达我的谢意。”典

【标】《唐韻》甫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猋。木末也。《管子·霸言篇》大本而小標。《淮南子·天文訓》本標相應。又高枝曰標。《莊子·天地篇》上如標枝,民如野鹿。又表也。《禮·投壺》疏:飮畢之後,司射請爲勝者樹標。《晉書·宣帝紀》立兩標以別新舊。又旌旗也。《淸異錄》梁祖建火龍標。又標樹,位置也。《唐書·王義方傳》高自標樹。又書也。《孫綽·天台山賦》名標於奇紀。又《說文》敷沼切,音縹。《廣韻》方小切,音。義同。 《說文》作。漢典考證:〔《禮·投壺》飮畢之後,司射請爲勝者樹標。〕 謹按此孔疏非經文。謹照原書投

【芳】《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又《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又《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又《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 《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漢典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貌也。〕 謹照原文貌改臭。 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

【轴】《廣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逐。《說文》持輪。《釋名》軸,抽也。入轂中可抽出也。又織具。《詩·小雅》杼軸其空。《註》杼,持緯者。軸,受經者。又卷軸。《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又乾軸、地軸,皆取旋運輪轉之意。《袁宏·三國名臣贊》廻乾軸。《木華·海賦》地軸挺拔而爭廻。又當軸,秉國政也。《前漢·田千秋傳》當軸處中。又病不能行也。《詩·衞風》碩人之軸。《箋》病也。《註》盤桓不行之意。又地名。《詩·鄭風》淸人在軸。《註》軸,河上衞地。 《集韻》一作。zdi&

【赠】《廣韻》《正韻》昨亙切,音。《說文》玩好相送也。《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贈,送也。《儀禮·聘禮》公使卿贈,如覿幣。《禮·檀弓》何以贈我。又《詩·大雅》以贈申伯。《傳》贈,增也。《疏》凡贈遺者,所以增長前人,贈之財,使富增於本,贈之言,使行增於義,故云贈增也。又《正字通》借封前人官稱曰誥贈,恩頒自朝廷也。又《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朱傳》贈,音則。來,音力。《毛詩古音考》來音釐,贈疑是貽字之誤。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无以】1.不采用。《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喻夫妇以礼义合,颜色相亲,亦不可以颜色衰弃其相与之礼。”唐无名氏《灌畦暇语》:“老圃曰:‘尧舜之事,不可以不察也。无以则有如秦之二世矣乎。’”2.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覈究。”唐柳宗元《答元饶

【表】〔古文〕《唐韻》陂矯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小切,音。《說文》表,上衣也。《玉篇》衣外也。又外也。《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又表異。《書·畢命》表厥宅里。《傳》表異其宅里。又標也。《晉語》置茅蕝,設望表。《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又箋表。《釋名》下言於上曰表。《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又《韻會》杪也,末也。又表表,偉也。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又姓。《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表貢。又《集韻》俾小切,音褾。義

【殷勤】情意深厚。《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絶少分甘。”《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汉郑玄注:“皆臣民殷勤之言。”《南史·任昉传》:“﹝任昉﹞为《家诫》,殷勤甚有条贯。”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军经寧郭郡,众天兵天将殷勤迎於十里之外。”2.指热情周到。陈白尘《无声的旅行》:“我干脆放下菜单,用手势告诉那位很殷勤的服务员。”3.指巴结讨好。《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西周寳釧实奇哉,费仲殷勤特取来。”4.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