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

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

诗句读音
江槎带远薪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12dàiyuǎn|yuànxīn
泽雁和寒露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é|shìyànhé|hè|huó|huò|húhán lù

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释义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槎】《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音厏。《說文》衺斫也。本作。《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註》刋,槎其木。又《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音查。義同。又桴也。同查。見查字註。漢典考證:〔《春秋·公羊傳》山木不槎。〕 謹按公羊傳無山木不槎之文。今改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 考證:〔《春秋·公羊傳》山木不槎。〕 謹按公羊傳無山木不槎之文。今改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

【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又《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又佩也。《禮·月令》帶以弓。又《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又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又書帶,草名。《三齊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薪】《唐韻》息鄰切《韻會》斯人切,音新。《說文》蕘也。又柴也。《詩·齊風》析薪如之何。《禮·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周禮·地官·甸師註》大木曰薪。又草亦曰薪。《孟子》毀傷其薪木。《趙岐註》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又采薪亦曰薪。《前漢·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爲城旦舂,滿三歲爲鬼薪、白粲。漢典考證:〔《禮·月令》乃代薪爲炭。〕 謹照原文代薪改伐薪。 考證:〔《禮·月令》乃代薪爲炭。〕 謹照原文代薪改伐薪。

【泽】〔古文〕《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又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又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又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又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又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又香澤。《梁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又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又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又《集韻》《正韻》施隻切

【雁】《唐韻》五宴切《集韻》魚切,音贗。《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爾雅·釋鳥》鳧雁醜。《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

【寒露】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逸周书·时训》:“寒露之日,鸿鴈来宾。”《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三国吴韦昭注:“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干部新风》:“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2.严寒和露水;寒凉的露水。《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鸿臚竇固持节郊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