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伐功何有,和亲计未疏
……战伐功何有,和亲计未疏释义
【和亲】和睦相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礼记·乐记》:“﹝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汉晁错《对贤良文学策》:“百姓和亲,国家安寧。”《隶释·汉李翊夫人碑》:“九族和亲,若弃附根。”2.指两国彼此友好亲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不意颇伤齐师,愿结和亲而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3.指互相结成友好关系。《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今臣特来讲和,王上可亲诣齐国和亲,结为唇齿之邦。”
【计】《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繼。《說文》會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註》弊,斷也。《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又《玉篇》謀也。《廣韻》籌策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疏】《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梳。《說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又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又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又分也
【战】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旃去聲。《說文》也。《左傳·莊十一年》皆曰戰。又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又姓。漢戰兢,明戰愼。
【伐】《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房越切,音罰。征伐。《詩·小雅》薄伐玁狁。《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灋正邦國。《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又《小爾雅》伐,美也。又伐閱,與閥閱同。《史記·功臣侯表》古者人臣功有五等,明其功曰伐,積日曰閱。《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伐,功也。又自稱其功曰伐。《老子·道德經》不自伐,故有功。又斫木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又考擊鐘鼓也。《禮·郊特牲》孔子曰:二日伐鼓何居。又攻殺擊刺也。《書·牧誓》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註》少不下四五,多
【功】《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又自以爲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又《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又叶居銀切,音巾。
【何有】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郑玄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崐山何有?有瑶有珉。”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汉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晋陶潜《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