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
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释义
【长笛】乐器名。长一尺四寸。《太平御览》卷五八○引《古歌辞》:“长笛续矩(短)笛,长愿陛下保寿无极。”《文选·马融<长笛赋>》李善注引《说文》:“笛七孔,长一尺四寸,今人长笛是也。”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长笛》。2.现代管乐器。初名横笛。管身早期略呈圆锥形。后经改良,呈圆柱形。用金属或木料制成。
【谁家】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2.谁,何人。唐张鷟《游仙窟》:“十娘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孙犁《澹定集·致铁凝信(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
【秋凉】“秋凉”。1.秋季天气凉爽。亦指秋凉季节。《汉书·龚胜传》:“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唐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九:“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也决不抬起头来看。”2.指秋天的寒气。徐志摩《客中》诗:“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她受了秋凉,不如从前浏亮。”见“秋凉”。典
【夜漏】刻。漏,古代滴水记时的器具。《周礼·春官·鸡人》“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汉郑玄注:“夜漏未尽,鷄鸣时也,呼旦以警起百官,使夙兴。”唐韦应物《骊山行》:“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宋梅尧臣《和韩仲文西斋闲夜有怀》诗:“冬日每苦短,方爱夜漏永。”清冯桂芬《马中书传》:“至青浦夜漏三下,衔枚薄城,迟明克之。”
【赊】《唐韻》式車切《集韻》《韻會》詩車切《正韻》詩遮切,音奢。《說文》貰買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註》無貨則賒,貰而予之。又《類篇》一曰遠也。《王勃·太公遇文王贊》城闕雖近,風雲尚賒。又《篇海》凡人謂遲緩爲賒。又同奢。《後漢·仲長統傳》楚楚衣服戒窮賒。《註》奢同。又叶詩戈切。《謝靈運·感時賦》相物類以迨已,閔交臂之匪賒。揆大耋之或遄,指崦嵫于西阿。 《正字通》俗从余作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