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得宝剑,束发曾书绅

丈夫得宝剑,束发曾书绅

诗句读音
束发曾书绅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ù fàzēng|céngshū shēn
丈夫得宝剑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hàng fūdé|děi|debǎo jiàn

丈夫得宝剑,束发曾书绅释义

【束发】1.束扎发髻。《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緇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髮。”孔颖达疏:“锦束髮者,以锦为緫而束髮也。”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官于陈,五年乃归……妇曰:‘子束髮辞亲,往仕五年乃还。’”2.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髮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唐鲍溶《苦哉远行人》诗:“去时始束髮,今来髮已霜。”宋陆游《上执政书》:“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髮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书绅】写在绅带上。后亦称牢记他人的话为书绅。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晋孙绰《答许询》诗之九:“且戢讜言,永以书绅。”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王禹偁﹞尝侍宴琼林,太宗独召至御榻,面诫之曰:‘卿聪明,文章在有唐不下韩柳之列,但刚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难庇。’禹偁泣拜,书绅而谢。”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以上两个历史的教训,是值得我们的新诗人书绅的。”

【丈夫】《子。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唐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清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宝剑】美称。原指特别锋利而稀有的珍贵的剑。后泛指一般的剑。《左传·桓公十年》:“又求其宝剑。”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昔者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於天下。”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宝剑名:钝鉤、湛卢、豪曹、鱼肠、巨闕,五剑皆欧冶子所作。”唐王涯《塞下曲》之二:“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易牛以宝剑,击壤胜弹鋏。”《水浒传》第五四回:“﹝公孙胜﹞归到家中,收拾了道衣、宝剑二口。”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