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诗句 | 读音 |
---|---|
长号易水上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上三十六養 拼音: cháng hàoyì shuǐshàng|shǎng |
为我扬波澜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wèi wǒyáng bōlán |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释义
【长号】号哭。晋卢谌《赠刘琨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覩丝而后歔欷哉!”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每遇寒食,北向长号,以首顿地。”宋司马光《迂书·三欺》:“鞠躬便辟,不足为恭,长号流涕,不足为哀。”铜管乐器的一种。中国俗称“伸缩喇叭”、“拉管”。典
【易水】水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北周王褒《高句丽》诗:“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唐李白《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明何景明《易水行》:“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易水,凭吊夷门,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2.以指代荆轲。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軹里与易水。”3.指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为我】战国时期杨朱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扬波】掀起波浪。《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游兮九河,衝风至兮水扬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狄水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2.比喻动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洪飇扇海,二溟扬波。”李善注:“扬波,喻乱也。”3.喻情绪波动。唐韩愈《高君画赞》:“温子温闲,骨气委和,迹不举物,心不扬波。”汉
【澜】《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又《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又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恅瀾漫。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又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