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零陵郡,共看江上峰

长记零陵郡,共看江上峰

诗句读音
共看江上峰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4|1kàn|kān1shàng fēng
长记零陵郡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二十三問
拼音: cháng|zhǎnglíng língjùn

长记零陵郡,共看江上峰释义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上峰】1.高峰。南朝梁沉约《八咏·霜来悲落桐》:“上峯百丈絶,下趾万寻县。”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贬误》:“遂随入中岳,上峯险絶。”2.旧称上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除了上峰到任,循例道喜之外,朔望也不去上衙门。”梁斌《红旗谱》三五:“你是包商,我是县长。你为的是赚钱,我为了执行上峰的公事。”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东南。相传舜帝葬于此。《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裴駰集解引《皇览》:“舜冢在零陵营浦县。”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管》:“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於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吴恭亨《诸将》诗之一:“鬼责人非事可知,零陵一旅起参差。”

【郡】《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