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简介

张说简介

 

张说(667─730),唐文学家。

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

武则天永昌中(689),举贤良方正,授太子校书郎。

因不肯依附张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钦州。

唐中宗复位,召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

玄宗时封燕国公,任中书令。

因与姚崇不和,贬为相州刺史,再贬岳州刺史。

开元九年(721),复为宰相。

翌年出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

张说前后历仕四朝、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共三十年。

文笔雄健,才思敏捷,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尤其擅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其诗除应制奉和之作外,有不少佳作传世。

贬官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

有《张燕公集》。

 

 

张说相关资料

张说介绍

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 详细介绍

张说生平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张说为文运思精密,年轻时很有造诣。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武则天以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张说遂屈居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 长安初年(701年),诏令张说与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昌宗不学无术,只是… 详细介绍

张说性格特点

张说有才智,但脾气暴躁,又好受人贿赂。百官凡奏事有不合他心意的,“好面折之,至于叱骂”,所以与同僚的关系不甚融洽。开元十四年(726年)二月,玄宗召回河南尹崔隐甫,欲授任要官,张说却认为他不通文学,遂奏请拟任金吾大将军;前殿中崔月用与张说关系密切,便推荐他为御史大夫。玄宗拒绝了他的意见,即以隐甫为御史大夫,隐甫心里怨望张说。 御史中丞宇文融,曾建议检括天下游… 详细介绍

张说主要成就

军事张说被贬不久,又因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苏颋擢任宰相,张说以与其父苏瓖为故交,撰《五君咏》献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苏瓖事。苏颋读后很感动,上奏称张说为“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于遐方”。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迁任荆州长史。不久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幽州地与奚、契丹接壤,为北方重镇。这一年契丹首领李失活死,大臣可突于争… 详细介绍

张说故事:绀珠之助

传说张说少年时代勤奋好学,乐于助人。一次,受到张说帮助的一个老者赠送给他一颗颜色深青而泛红的绀珠。最初张说不接受,老人便向他讲述了这颗绀珠的妙用:绀珠,名叫记事珠。读书行文办事时,将这颗绀珠握在手中,就能记事不忘。平时拿着这颗珠子把玩欣赏,能使自己心神开悟,事无巨细,过目即知,一无可忘。老人讲罢,将这颗绀珠塞入张说手中,转身就不见了。张说认为这是神佑好人,上… 详细介绍

张说的热门古诗

岳州守岁二首

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

青郊上巳艳阳年,紫禁皇游祓渭川。
幸得欢娱承湛露,心同草树乐春天。

相州山池作

尝怀谢公咏,山水陶嘉月。及此年事衰,徒看众花发。
观鱼乐何在,听鸟情都歇。星汉流不停,蓬莱去难越。
邺中秋麦秀,淇上春云没。日见尘物空,如何静心阙。

喜度岭

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苏虫蛰,春阳放学鸠。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
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
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春雨早雷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张说的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