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日华离碧海,云影散青霄

(《昭君怨》)日华离碧海,云影散青霄

诗句读音
(《昭君怨》)日华离碧海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hāo jūn yuàn4huá líbì hǎi
云影散青霄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ún yǐngsàn|sǎnqīng xiāo

(《昭君怨》)日华离碧海,云影散青霄释义

【昭君怨】琴曲名。相传为汉王昭君嫁于匈奴后所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昭君怨》郭茂倩题解引《乐府解题》:“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2.词牌名。又名《一痕沙》、《宴西园》。宋张元干有《昭君怨》词。典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华离】1.地形不齐貌。《文选·左思<魏都赋>》:“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李周翰注:“华离,地形也。言蜀都之地小狭,华离斜角不正,徒夸饰以为沃壤也。”《花月痕》第四七回:“夷汉相安,则撤孔明之旅;华离不正,则屯充国之田。”章炳麟《封建考》:“古之建国无有华离之地,虽然,亦因地埶阸塞为之。”2.交错。汉贾谊《新书·道德说》:“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3.引申为龃龉。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震矜泰西之士,乃以汉字难知,便欲率情改作,卒之其所尊用者,音声则省削而不周,义训则华

【碧海】1.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復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隋薛道衡《从驾天池应诏》诗:“驾黿临碧海,控驥践瑶池。”唐李白《有所思》诗:“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2.蓝色的海洋。宋苏轼《登州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明李梦阳《去妇词》:“只解黄金顷刻成,那知碧海须臾变。”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

【云影】影像。南朝梁元帝《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宋叶梦得《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沙汀《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2.比喻妇女的美发。宋黄机《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宋陈著《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青霄】1.青天;高空。晋左思《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唐濮阳瓘《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清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2.喻帝都;朝廷。唐杜甫《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宋张元干《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清黄遵宪《五用前韵》:“忽传罪己兴元詔,霑洒青霄泪万行。”3.喻巍科,高第。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裴公(裴度)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元石德玉《曲江池》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