笊篱定价,分文不差

笊篱定价,分文不差

诗句读音
笊篱定价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zhào lídìng jià
分文不差平仄: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fēn wénbù|fǒuchà|chā|chāi|cī

笊篱定价,分文不差释义

【笊篱】用竹篾或铁丝、柳条编成蛛网状供捞物沥水的器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拣取均者,熟蒸,曝乾。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臛浇。”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三折:“我一日编十把笊篱,着灵兆孩儿货卖。”《西游记》第四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笊篱。”

【定价】规定的价钱;一定的价格。《魏书·皇甫瑒传》:“﹝皇甫瑒﹞性贪婪,多所受纳,鬻官卖爵,皆有定价。”唐元稹《茅舍》诗:“度材无强略,庀役有定价。”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贵贱也。”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特别者用宣纸,此外以廉纸印若干,定价极便宜,使学生亦有力购读。”2.一定的评价。《通志·总序》:“肃宗知其(指班固)浅陋,故语竇宪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駰,此叶公之好龙也。’固於当时已有定价。”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国师阅文偶误》:“吴文定宽以岁贡入都,

【分文】一分一文,极言钱少。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若谓非贫乏有可送纳,即自元祐元年至今,并不曾纳到分文。”《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分头寻觅足色足数金银,分文不少,托得二人交付进去。”《文明小史》第十一回:“只要他们肯顶名,就是做万民伞的钱,还有那盖造生祠的款子,通统是敝东自己拿出来,决不要他们破费分文。”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我有三千余,与开明书店交涉至今,还是分文得不到。”2.分析文字。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典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差】漢典考證:〔《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瀋爲沐也。〕 謹照原文瀋改潘。〔《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同論道而莫差。〕 謹照原文同改周。 考證:〔《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瀋爲沐也。〕 謹照原文瀋改潘。〔《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同論道而莫差。〕 謹照原文同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