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沚清涟生,沄沄复浼浼

沼沚清涟生,沄沄复浼浼

诗句读音
沼沚清涟生平仄: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zhǎo zhǐqīng liánshēng
沄沄复浼浼平仄:仄 仄 仄
拼音: yún yúnfùměi měi

沼沚清涟生,沄沄复浼浼释义

【沼沚】池塘。亦借指积水坑。晋葛洪《抱朴子·广譬》:“黄河虽混浑,不可以方沼沚之清澄。”南朝梁沉约《郊居赋》:“渐沼沚於霤垂,周塍陌於堂下。”参阅《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杨伯峻注。

【清涟】谓水清澈而有细波纹。语本《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后多连文。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白云抱幽石,緑篠媚清涟。”唐杜甫《重题郑氏东亭》诗:“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清赵翼《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迹》诗:“孤山好林舘,丹碧映清涟。”

【生】〔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又《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又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又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又《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

【沄沄】1.水流汹涌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唐宋务光《海上作》诗:“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清刘大櫆《浮山记》:“至峡之将尽,有巖石理凹凸纤密,如浮沤,如波浪之沄沄。”2.形容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宋王安石《次韵答陈正叔》之一:“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清姚鼐《诣岳麓书院有述》诗:“回艫天地晚,空悵逝沄沄。”3.喻长远流传。唐元结《大唐中兴颂》:“能令大君,声容沄沄。”《宋史·乐志九》:“声容沄沄,被于八荒。”4.纷繁;纷乱。汉徐干《中论·谴交》:“飢不暇餐,倦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浼浼】·邶风·新台》:“新臺有洒,河水浼浼。”高亨注:“浼浼,水盛貌。”南朝陈徐陵《报尹义尚书》:“白沟浼浼,春流已清;紫陌依依,长杨稍合。”唐韦应物《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巔,浼浼青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