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注释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qú)细细香。
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翻空:飞翔在空中。红蕖:荷花。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lí)徐步转斜阳。殷(yīn)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古城:当指黄州古城。杖藜 :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殷勤:劳驾,有劳。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译文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拼音版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lín duàn shān míng zhú yǐn qiáng ,林断山明竹隐墙,
luàn chán shuāi cǎo xiǎo chí táng 。乱蝉衰草小池塘。
fān kōng bái niǎo shí shí jiàn ,翻空白鸟时时见,
zhào shuǐ hóng qú xì xì xiāng 。照水红蕖细细香。
cūn shě wài ,gǔ chéng páng ,村舍外,古城旁,
zhàng lí xú bù zhuǎn xié yáng 。杖藜徐步转斜阳。
yīn qín zuó yè sān gèng yǔ ,殷勤昨夜三更雨,
yòu dé fú shēng yī rì liáng 。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 苏轼详细介绍写景, 写人, 隐居, 生活, 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