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丝丝紫寒心,对花片片青春泪
诗句 | 读音 |
---|---|
对花片片青春泪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duìhuāpiàn|piānqīng chūnlèi |
折柳丝丝紫寒心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zhé liǔsī sīzǐhán xīn |
折柳丝丝紫寒心,对花片片青春泪释义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見切,偏去聲。《說文》判木也。从半木。《廣韻》析木也。《玉篇》半也,判也,開坼也。《論語》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註》孔曰:片,猶偏也。聽獄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惟子路可。《朱註》片言,半言也。又《增韻》瓣也。又茶亦以片計。《白居易詩》綠芽十片火前春。《蘇軾詩》建茶三十片。又《集韻》《類篇》普半切,音泮。《集韻》本作牉。《莊子·則陽篇》雌雄片合。詳牉字註。
【青春】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李善注:“青春,喻少也。”《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引北齐颜之推《神仙》诗:“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
【泪】《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又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折柳】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唐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袁郊《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玉关之戍客。”姚鵷鶵《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
【丝丝】1.形容纤细之物。犹言一丝一丝。唐司空图《灯花》诗之一:“蜀柳丝丝羃画楼,窗尘满镜不梳头。”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鬱鬱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蕚是乡人。”明文徵明《素发》诗:“素髮丝丝不满梳,衰容览镜已非吾。”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像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2.形容细微的感觉。犹一些、一点。宋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刘半农《静》诗:“他俩已经麻木,不再觉得两边肋胁下一丝丝的噏着痛了。”3.象声词。茅盾《子夜》七:“车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漢典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寒心】戒惧,担心。《逸周书·史记》:“刑始於亲,远者寒心。”《新唐书·王琚传》:“今天下已定,太平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2.战栗,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寒心,谓战慄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鴟叫,竖毛寒心。”冯德英《苦菜花》第十一章:“突然,隔院传来一声令人寒心的惨叫。”3.伤心或失望痛心。《左传·哀公十五年》:“吴人加敝邑以乱,齐因其病,取讙与阐,寡君是以寒心。”晋葛洪《抱朴子·嘉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