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诗句 | 读音 |
---|---|
正当今夕断肠处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zhèng dāngjīn xīduàn chángchǔ|chù |
骊歌愁绝不忍听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十六軫 拼音: lí gēchóujuébù|fǒurěntīng |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释义
【正当】1.正相当;正相称。《易·否》:“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可这里,有个妇女,也是贵乡人,年貌与兄正当,小可欲将他来奉仁兄箕箒,意下如何?”2.谓正处在某个时期或阶段。汉董仲舒《庙殿火灾对》:“阶下正当大敝之后,又遭重难之时,甚可忧也。”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诗:“正当海宴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明刘基《咏史》:“相得民心思汉日,正当杨子剧秦时。”杨朔《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于今正当盛夏,岂不空想。”1.正确切当。宋陈亮《与周参政书》:“﹝叶衡、
【今夕】;当晚。晋左思《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唐韩愈《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郭沫若《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汉
【断肠】1.割开或切断肠子。《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2.谓肠断折。参见“断肠猿”。3.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唐李白《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宋苏轼《次韵回文》之二:“红牋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郭沫若《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4.秋海棠花的别名。清黄宗羲《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骊歌】告别的歌。南朝梁刘孝绰《陪徐仆射晚宴》诗:“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唐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明姚茂良《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驪驹”。
【愁】《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又《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
【绝】〔古文〕《廣韻》《集韻》情雪切《韻會》徂雪切,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絶,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又《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又《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又《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又《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又《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忍】《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又《廣韻》强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又安于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又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周禮·地官·山虞註》柔忍,通作刃。《詩·小雅·荏染柔木註》柔刃之木荏苒然。《釋文》忍音刃。《禮·月令·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