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

诗句读音
征人倚笛怨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 zhēng rén3díyuàn
思妇向砧愁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sī fù4zhēnchóu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释义

【征人】远行的人。晋陶潜《答庞参军》诗:“勗哉征人,在始思终。”宋楼钥《荆坑道中》诗:“古涧随山转,征人趁水行。”明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元》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鲁迅《赠日本歌人》诗:“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唐苏拯《古塞下》诗:“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明高启《春日言怀》诗:“征人新战殁,饮恨沉黄泥。”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3.唐代亦专指临时招募的兵士。《唐

【倚】《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又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又《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笛】《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七孔筩也。《說文》樂管。亦作篴。《風俗通》武帝時丘仲作笛。笛,滌也。蕩滌邪志,納之雅正。長尺四寸,七孔。《通雅》有雅笛,有羌笛。《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得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銘曰昭華之琯。《酉陽雜俎》猿臂可爲笛,吹之,聲圓于竹。《韻會小

【怨】〔古文〕《唐韻》於願切《集韻》《韻會》紆願切,音苑。《說文》恚也。《廣韻》恨也。《增韻》仇也,讎也。又《集韻》於袁切,音鴛。讎也,恚也。《禮·儒行》外舉不避怨。《前漢·黥布傳》恐仇怨妄誣之。《史記·始皇紀》母家有仇怨,竝阬之。皆平聲讀。或作惌。又《字彙補》委隕切,音惲。與薀同。《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註》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又叶烏員切,音淵。《後漢·班彪北征賦》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縵縵。劇蒙公之疲民兮,爲彊秦乎築怨。《註》縵音眠。又叶烏云切,音熅。《琳·悼龜賦》參千鎰而不

【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宋陆游《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紫姑。”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何其芳《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李善注引郭璞曰:“思妇,亦鸟名也。”典

【砧】《唐韻》《集韻》知林切,音斟。擣衣石也。《庾信詩》秋砧調急節。又藁砧,農家擣草石。《古樂府》藁砧今何在。 通作碪。

【愁】《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又《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