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娄邑皆传说,心事同僚书得知
诗句 | 读音 |
---|---|
政声娄邑皆传说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èng shēnglóu4jiēchuán shuō |
心事同僚书得知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xīnshìtóng liáoshūdé|děi|dezhī|zhì |
政声娄邑皆传说,心事同僚书得知释义
【政声】治声誉。《南史·沉宪传》:“乃以宪带山阴令,政声大著。”唐钱起《送沉少府还江宁》诗:“江楼新咏发,应与政声传。”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六:“辛亥革命胜利以后,薄洵还在荣县作知事,他的政声很好,受到群众拥护,替当时的革命党人保持了荣誉。”
【娄】〔古文〕《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卷婁,形神交役也。《莊子·徐無鬼》舜舉童土之地,齒長明衰,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又繫馬曰維,繫牛曰婁。牛馬維婁,見《公羊》。又《集韻》龍遇切《正韻》良據切。同屢。煩數也。《前漢·公孫弘傳》上方興功業。婁舉賢良。又《元帝紀》百姓婁遭凶咎。又《集韻》倫爲切,音羸。墊婁,地名。在西羌。又《廣韻》洛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星名。《禮·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女昏婁中。《淮南子·天文訓》二月建奎婁。又地名。《春秋·隱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婁。又《僖十八年》衞
【邑】《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浥。《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家邑,謂大夫之采地。又王畿亦稱邑。《書·湯誓》率割夏邑。《詩·商頌》商邑翼翼。又侯國亦稱邑。《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詩·大雅》作邑于豐。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註》於邑,短氣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传说】。唐司空图《商山》诗之二:“关头传説开元事,指点多疑孟浩然。”《英烈传》第四一回:“这树向来传説是无烟木,火中烧着时,只有焰,却无烟。”清汪懋麟《寄苕文兄》诗:“吴人好事竞传説,尽道此翁怀抱好。”杨朔《铁骑兵》:“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2.转告。《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话我替你传説。”《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你两个到家时,见了大婶,传説是我嘱咐。”3.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唐韩愈《谁氏子》:“神仙虽然有传説,知者尽知其妄矣。”鲁迅《中国小说史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同僚】亦作“同竂”。1.旧时称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毛传:“寮,官也。”《新唐书·陆扆传》:“扆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自以为不及。”宋苏轼《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田三昔同寮,向我每倾倒。”《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那薛少府不但廉谨仁慈,爱民如子,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鲁迅《呐喊·端午节》:“﹝方玄绰﹞直到听得同竂过分的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2.泛指在机关任职的同事。茅盾《蚀·幻灭》十:“慧请的客大半是同僚,也有她在外国时的朋友。”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