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湮俗耳,正声追不回

郑卫湮俗耳,正声追不回

诗句读音
郑卫湮俗耳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èng wèi1|1súěr
正声追不回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五灰
拼音: zhèng shēngzhuī|duībù|fǒuhuí

郑卫湮俗耳,正声追不回释义

【郑卫】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楚辞·招魂》:“郑卫妖玩,来杂陈些。”2.指郑卫二国的音乐。秦李斯《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唐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3.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清汪熷《<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楚骚非变雅之音。”4.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清魏源《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郑卫,城外艰苦逾唐

【湮】《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伊眞切,音因。《爾雅·釋詁》湮,落也。《說文》湮,沒也。通作洇。又水名。《水經注》水出狂水東北湮谷。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烟。塞也。《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又《集韻》一結切,音噎。又壹計切,音翳。義同。又伊甸切,音宴。沒水中也。

【俗】〔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又《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又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 《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漢典考證:〔相如上林賦徼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考證:〔相如上林賦徼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耳】《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又《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又《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

【正声】1.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章炳麟《辨诗》:“隋世龟兹乐盛行閭閈,文帝尚云‘无復正声,不祥之大’。”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3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