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昭昭责力行,湖湘一派到于今
诗句 | 读音 |
---|---|
湖湘一派到于今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húxiāngyī pàidàoyú jīn |
正学昭昭责力行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zhèng xuézhāo zhāozé|zhàilì xíng |
正学昭昭责力行,湖湘一派到于今释义
【湖】《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又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又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湘】《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又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又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又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又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又《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一派】一条支流;一条水流。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絶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吾闽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于今】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唐裴谐《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天宝王维死,于今始遇修夫子。”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唐元稹《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汉王充《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
【正学】谓合乎正道的学说。西汉武帝时,排斥百家,独尊儒术,始以儒学为正学。《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异端》:“士君子莫不知崇尚正学,排斥异端。”明宋濂《凝道记下》:“秦汉以来,正学失传。”宋初孙复、胡瑗、石介以尊孔子,崇《大学》《中庸》,排佛、道为正学。清黄宗羲《宋元学案·泰山学案》:“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徠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
【昭昭】1.明亮。《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昭昭,明也。”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於天,滔滔犹四瀆之纪於地。”清方苞《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歌,白日兮昭昭。”2.明白;显著。《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晋葛洪《抱朴子·论仙》:“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柯灵《<阿英散文选>序》:“不久党给他开了追悼会,盖棺论定肯定了他生前昭昭的功绩。”3.明快爽朗。《诗·鲁颂·泮水》:“其马蹻蹻,其音昭昭。”高亨注:“昭昭,响亮也。”4.不
【力行】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宋曾巩《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孔孟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