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雁北归乡有思,大江东去世无情

征雁北归乡有思,大江东去世无情

诗句读音
征雁北归乡有思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zhēngyànběi|bèiguīxiāngyǒu sī
大江东去世无情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dà jiāng dōng qùshìwú qíng

征雁北归乡有思,大江东去世无情释义

【征】〔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又《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又《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又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又《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又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雁】《唐韻》五宴切《集韻》魚切,音贗。《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爾雅·釋鳥》鳧雁醜。《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

【北】〔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有思】净完备。《韩非子·诡使》:“閒静安居,谓之有思。”2.有意。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大江东去】词牌名。即“念奴娇”。因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故名。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无情】虚伪不实。《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明张居正《奉谕看详民本》:“臣等传示圣意……若有虚揑,自宜坐以诬告之条。庶四方民隐,无不毕达;而无情者,亦不得尽其辞矣。”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汉书·公孙弘传》:“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唐崔涂《春夕》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清查慎行《邺下杂咏》:“浊漳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明杨慎《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