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得道书丹籍,福地遗踪付羽衣
诗句 | 读音 |
---|---|
真人得道书丹籍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二十二昔 拼音: zhēn réndé|děi|dedàoshū dānjí |
福地遗踪付羽衣 |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 fú dìyí zōngfùyǔyī |
真人得道书丹籍,福地遗踪付羽衣释义
【真人】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説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汉王逸《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旧唐书·玄宗纪下》:“天寳元年……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宋苏轼《甲子日雨》诗:“赖有真人不飢渴,闭门却埽但焚香。”《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邻翁曰:‘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书丹】,先用朱笔在石上写所要刻的文字,称“书丹”。后泛指书写碑志。《后汉书·蔡邕传》:“﹝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学门外。”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兄安石为誌如此,弟安上书丹。”《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晁源也便日逐料理出丧的事体,备了一分表礼,三十两书仪,要求胡翰林的墓誌,陈布政的书丹,姜副使的篆盖,俱收了礼,应允了。”
【籍】《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音踖。《玉篇》書籍。《尚書·序疏》籍者,借也。借此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又戸籍。《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又尺籍,所以書軍令。又門籍。置牒于門,以案出入。《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又租籍。《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註》在工商曰租籍。又籍田。《禮
【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处。道教有七十二福地之说。亦指幸福安乐的地方。旧时常以称道观寺院。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芳林园者,福地奥区之凑,丹陵、若水之旧。”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乃有神州福地,上药中园,左太冲所云当衢向术,潘安仁以为面郊后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这里有甚么閒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寳坊皆可。”
【遗踪】”。亦作“遗踪”。犹遗迹。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覿高掌之遗踪。”《宋书·傅亮传》:“钻光灯而散袠,温圣哲之遗踪。”唐李群玉《秋怨》诗:“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明冯梦龙《量江记·月夜量江》:“六朝旧恨寒山碧,三国遗踪晚树苍。”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新青年》的遗踪,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也翻了几篇短文,聊算一个纪念。”参见“遗迹”。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羽】《廣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禹。《說文》鳥長毛也。《廣韻》鳥翅也。《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羽,鳥羽。《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註》羽,鴈也。又《地官·司徒》宜羽物。《註》翟雉之屬。《禮·月令》其蟲羽。《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又五聲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又《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禮·月令》其音羽。《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又《樂記》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