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诗句读音
真珠入席袋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去十九代
拼音: zhēn zhūrùxídài
佛性止蓬茅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2|2|4|2xìngzhǐpéng máo

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释义

【真珠】1.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唐贾岛《赠圆上人》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清孙枝蔚《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真珠。”《艾青诗选·自序七》:“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贝》:‘你是虹彩的化身,观念在心里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结成粒粒真珠。’”2.指帘子。唐罗隐《帘》诗之一:“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南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席】〔古文〕《唐韻》祥易切《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夕。《說文》藉也。《玉篇》牀席也。《廣韻》薦席。《增韻》藳秸曰薦,莞蒲曰席。《急就篇註》簟謂之席。又重曰筵,單曰席。《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第。《註》衽席,單席也。《釋名》席,釋也。可卷可釋。《詩·邶風》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賈誼·過秦論》席卷天下。又《韻會》資也,因也。《書·畢命》席寵惟舊。《前漢·劉向傳》呂產呂祿,席太后之寵。《註》師古曰:席猶因也。言若人之坐於席也。又《玉篇》安也。又也。《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註》席,也。

【袋】《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玉篇》囊屬。 《干祿字書》作帒。

【佛】〔古文〕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音咈。《說文》見不諟也。又仿佛亦作彷彿,髣髴。《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漢書》作仿佛。又捩也。《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又逆也,戾也。《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又輝粲貌。《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又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又佛桑,花名。又姓。明佛正。又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又《集韻》《

【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正切,音姓。《中庸》天命之謂性。《註》性是賦命自然。《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又《通論》性者,生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性。《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又《貉隸註》不生乳。劉音色敬切。又無爲而安行,曰性之。《孟子》堯舜性之也。又姓。又《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 《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漢典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

【止】《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

【蓬茅】亦作“蓬茆”。1.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今以王姬之贵,下嫁蓬茅之士。”宋曾巩《明州谢到任表》:“倾葵藿之一心,极蓬茆之丹恳。”明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2.犹蓬居。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明叶宪祖《素梅玉蟾》第五折:“今朝纳聘过门庭,顿使蓬茅喜气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处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