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衣舂永巷,酸风起幕杵

赭衣舂永巷,酸风起幕杵

诗句读音
酸风起幕杵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suān fēngqǐ4chǔ
赭衣舂永巷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3yīchōngyǒng xiàng

赭衣舂永巷,酸风起幕杵释义

【酸风】1.指刺人的寒风。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元萨都剌《过孙虎臣园》诗:“洛阳花木尽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时适万籟寥寂,酸风戛窗,脉脉无言,似闻嘆息。”2.比喻醋意。多指在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这回得了他兄弟的电报,不觉酸风勃发。”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那四春娘娘,还疑是上天雨露,未必均沾,醋雾酸风,闹个不了。”3.指文人迂腐拘执的习气。张恨水《八十一梦·天堂之游》:“你在大门口和我们这无名小卒,

【幕】《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帷在上曰幕。《廣雅》帳也。《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又《韻會》幕府。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通作莫。《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古字

【杵】《唐韻》《韻會》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處。《說文》舂杵也。《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禮·雜記》杵以梧。《註》所以擣也。又砧杵,槌衣具。《儲光羲·田家雜興詩》秋山響砧杵。又《前漢·天文志》彗星曰天杵。

【赭】《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者。《說文》赤土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靑赭堊。《註》赭,今之赤土也。又《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疏》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史記·秦始皇紀》伐湘山樹赭其山。《前漢·禮樂志》霑汗赤沫流赭。又赭衣,罪人服。《前漢·法志》赭衣塞路。《荀子·正論篇》殺赭衣而不準。《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又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又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註》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註》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

【永巷】1.宫中长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於是范雎乃得见於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尔雅·释宫》“宫中衖谓之壼”邢昺疏引三国魏王肃曰:“今后宫称永巷,是宫内道名也。”唐李华《长门怨》诗:“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旧唐书·德宗纪论》:“去无名之费,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嬪嬙。”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2.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汉武帝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迺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汉书·广川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