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衣床上坐,肚缓脊皮急

著衣床上坐,肚缓脊皮急

诗句读音
著衣床上坐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īchuángshàng zuò
肚缓脊皮急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二十六緝
拼音: dù|dǔhuǎnjǐ píjí

著衣床上坐,肚缓脊皮急释义

【床】《玉篇》俗牀字。

【上坐】亦作“上座”。1.受尊敬的席位。《史记·孝武本纪》:“及五年脩封,则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汉书·高帝纪上》:“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詘。”颜师古注:“上坐,尊处也。”唐韩愈《送穷文》:“主人於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洪深《申屠氏》第二本:“方蛟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老舍《四世同堂》四八:“祁老人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祁老人的一会儿一让茶,祁老人的谦恭与繁琐,都使富善先生满意。”2.佛教语。一寺之长,“三纲”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南朝梁

【肚】《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音賭。《廣韻》腹肚。《集韻》胃也。《正字通》俗呼曰肚。《博雅》謂之肚。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音杜。義同。又《正韻》獨故切,音覩。《正字通》方音讀曰睹。《韓愈詩》腸肚鎭煎煼。《註》音覩。

【缓】〔古文〕《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音浣。《說文》,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同。

【脊皮】1.背脊上的皮肤。艾芜《欧洲的风》:“同时不远的山后又起着猛烈的吼叫声,不知是老虎还是豹子的,总之,令人听着就会脊皮打起栗来。”2.泛指身躯。《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挣的衣裳裹在自己身上,挣得银钱扁在自己腰里,挣的粮米饱了自己脊皮!”此指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