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币徨齐,正辞无愧

制币徨齐,正辞无愧

诗句读音
正辞无愧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zhèng cíwú kuì
制币徨齐平仄:仄 仄 平 仄
拼音: zhì bìhuángqí|jì|zī|zhāi

制币徨齐,正辞无愧释义

【正辞】1.端正言辞。《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汉蔡邕《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良玉疾已剧,至九江,邀总督袁继咸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继咸正辞拒之。”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

【无愧】“无媿”。1.没有什么惭愧之处。南朝宋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於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冯牧《<郭小川诗选>代序》:“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诗人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而使他可以无愧地置身于我国最优秀的革命诗人的行列之中。”2.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班固《西汉书》,典雅详整,无媿马迁,后世有作,莫能及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一两之金比之万鎰,

【制币】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仪礼·既夕礼》:“赠用制币玄纁束。”郑玄注:“丈八尺曰制。”《晋书·武帝纪》:“詔以制币告于太庙。”宋苏轼《北岳祈雨祝文》:“敢以制币、茶果,清酌之奠,敢昭告于北岳安天元圣帝。”王国维《释币上》:“或广三尺二寸,长三丈六尺是为制币。”漢

【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玉篇》彷徨也。《正韻》彷徨,猶徘徊也。《鹽鐵論》嫫母飾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無家。又徊徨。《梁武帝孝思賦》夕獨處而徊徨。又《集韻》雨方切,音王。彷徨,往來。

【齐】〔古文〕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又《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又等也。《前漢·食貨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又《正韻》莊也,肅也。《左傳·文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註》齊,肅也。又正也。《詩·小雅》人之齊聖。《註》中正通知之人也。《朱傳》齊,肅也。又《爾雅·釋言》殷齊,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