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
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释义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珠玉】1.珍珠和玉。泛指珠宝。《庄子·让王》:“事之以珠玉而不受。”唐李白《大猎赋》:“六宫斥其珠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尝有閎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於凡人。”2.小粒圆形的玉。《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孙诒让正义:“此珠则当是小玉圆好如珠者,或亦琢玉为之,非蚌珠也。”3.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晋书·夏侯湛传》:“﹝湛﹞作《抵疑》以自广,其辞曰‘……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唐杜甫《和贾至早朝》:“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妾身与相公成此
【装】《唐韻》《集韻》《韻會》側羊切,音莊。裝束也。又《玉篇》裹也。《前漢·陸賈傳》佗賜賈橐中裝,直千金。又《增韻》齎也。《史記·袁盎傳》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又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訴倥傯裝其懷。又《廣韻》側亮切,音壯。《吳均·贈別詩》匕首直千金,七寶雕華裝。生離何用表,賴此持相餉。 《韻會》亦作。
【致】《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說文》送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繫辭》備物致用。《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又納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僻】《廣韻》芳辟切《集韻》《韻會》毗亦切《正韻》匹亦切,批入聲。陋也。又偏僻,邪僻。又《正韻》匹智切,音譬。僻倪,與堄同。城上女牆也。 《正字通》僻,辟通。辟借作避,《詩·魏風》宛然左辟是也。僻通作辟,辟則爲天下僇,放辟邪侈,非辟之心無自而入是也。經傳避借僻者不多見。《說文》僻,避也,引《詩》作左僻,一曰从旁牽也。《長箋》謂詩不當作辟。非。 本作僻,俗作。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