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从半夜安心後,失却当前觉痛人
| 诗句 | 读音 |
|---|---|
| 只从半夜安心後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ī|zhǐcóng|zòngbàn yèānxīn |
| 失却当前觉痛人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shī quèdāng qiánjué|jiàotòngrén |
只从半夜安心後,失却当前觉痛人释义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从】《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
【半夜】1.一夜的一半。唐皎然《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今日同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脸不红了。”巴金《灭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唐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宋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姜永泉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失却】失掉。唐王建《失钗怨》诗:“贫女铜釵惜於玉,失却来寻三日哭。”清李渔《玉搔头·抗节》:“只是一件,从来替妇人写像的,多要添饰风姿,反失却本来面目。”吴组缃《山洪》三五:“说敌兵都穿的皮鞋,连日走山路,脚板起泡溃烂,多数寸步难移,失却了斗志。”
【当前】在面前;前面。《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帝﹞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宋杨万里《近峡》诗:“望峡初愁远,当前忽不知。”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耶律丞相墓》:“西湖当前,水田棊布,酷似江南风景。”2.眼前;现在。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当前最痛切而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却是夜来躲避秋风和白露的地方了。”典
【觉】〔古文〕覐《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又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又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又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又《釋名》告也。一
【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貢切,音。《說文》病也。《內經》有舉痛論。又《增韻》楚也。疼也。《易·說卦》坎為耳痛。《後漢·鄧皇后紀》后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又《玉篇》傷也。《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又《字彙補》甚也。《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又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又姓。《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