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

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

诗句读音
指挥已失铁如意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zhǐ huīyǐshītiě rú yì
赐予宁存玉辟邪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4yǔ níngcúnyùbì xié

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释义

【指挥】。亦作“指撝”。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三国魏王弼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见光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綝问侍从,皆无所见。”唐李颀《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汤武之诛桀紂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铁如意】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清吴伟业《过中峰礼苍公塔》诗之三:“空悬铁如意,落日讲堂开。”清无名氏《帝城花样·春姗传》:“诸名士方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参见“如意”。

【赐】《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思去聲。《說文》予也。《篇海》錫也。《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疏》受命卽受賜。又《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又《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又《玉篇》賜,施也,空盡也。又姓。《玉海》齊大夫子賜之後。 《正字通》俗作,非。

【予宁】假。《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颜师古注:“寧,谓处家持丧服。”

【存】〔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尊切,音蹲。《爾雅·釋詁》存,在也,察也。《疏》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存卽在也。《易·繫辭》成性存存。《孟子》操則存,舍則亡。《禮·祭義》致愛則存。《註》孝子致極愛親之心,則若親之存也。又《說文》恤問也。《禮·王制》八十月告存。《集說》告猶問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問存否也。又《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省也。《周禮·天官》大喪存奠彝。《註》欲見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又叶昨先切,音前。《楚辭·遠遊》壹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又叶匠鄰切,音秦

【玉】〔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

【辟邪】辟邪(bìxié)1.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唐秦韬玉《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闻一多《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2.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顿首流涕”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