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满朝留不住,贵臣河上拥旌旃
诗句 | 读音 |
---|---|
贵臣河上拥旌旃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guì chénhé shàngyōngjīngzhān |
知己满朝留不住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zhī jǐmǎnzhāo|cháoliúbú zhù |
知己满朝留不住,贵臣河上拥旌旃释义
【贵臣】1.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仪礼·丧服》:“传曰:公聊大夫室老、士,贵臣;其餘皆众臣也。”郑玄注:“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汉王符《潜夫论·明闇》:“故人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旧唐书·于志宁传》:“太宗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志寧,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志寧非三品,所以不来。’”明钱琦《钱公良测语·鉴远》:“婴儿之病,多起於食;贵臣之祸,多起於宠。”2.中贵,宦官。唐刘
【河上】1.黄河边。《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攻韩汾陘,拔之,因城河上广武。”司马贞索隐引刘氏云:“此河上盖近河之地,本属韩,今秦得而城。”清昭槤《啸亭杂录·徐端》:“﹝陈凤翔﹞后以妄放潴水故,为张制府百龄所劾,上命立枷河上,闻者快之。”2.即河上公。《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关下,委裘河上。”李善注引《神仙传》“河上公,莫知其姓名也,尝读老子《道德经》,汉孝文帝驾从而诣之。”参见“河上公”。
【拥】《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雍上聲。《說文》本作。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又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又衞也,羣從也。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亦作。
【旌】《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
【旃】《唐韻》《集韻》《韻會》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又《博雅》旃,之也。《詩·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又《小爾雅》旃,焉也。《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
【知己】1.谓了解、赏识自己。《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宋杨万里《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孝宗最知己,交臂失城墉。”巴金《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朝】〔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又朝鮮,國名。又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
【不住】;不断。南朝梁沉约《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宋岳飞《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茅盾《小巫》:“菱姐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鲁迅《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艾蕉《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