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丁零塞,朔吹空萧萧

至今丁零塞,朔吹空萧萧

诗句读音
至今丁零塞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去十九代
拼音: zhì jīndīng língsāi|sài|sè
朔吹空萧萧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uò chuīkōng|kòng|kǒngxiāo xiāo

至今丁零塞,朔吹空萧萧释义

【至今】。《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唐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刘半农《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丁零】古民族名。又称“丁令”、“丁灵”。汉时为匈奴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张守节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司马贞索隐引《魏略》:“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唐李涉《六叹》诗:“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词:“去去丁零愁不絶,那堪客里还伤别。”2.象声词。唐黄滔《戴安道碎琴赋》:“朱絃併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赵树理《登记》:“有一个明晃晃的小东西从她衣裳口袋里溜出来,丁零一声掉到地下。”汉

【塞】《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音。塡也,隔也。《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又充也,滿也。《書·舜典》溫恭允塞。《詩·鄘風》秉心塞淵。又國之阨險曰塞。《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又伊蒲塞,卽優婆塞。《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又九塞。《

【朔吹】指北风。南朝陈张正见《寒树晚蝉疏》诗:“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唐太宗《饮马长城窟行》:“寒沙连骑跡,朔吹断边声。”宋梅尧臣《李审言学士遗金波酒》诗:“朔吹卷天吼,远郊无鸟飞。”漢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