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诗句读音
何日蓦青山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é|hē|hè4mòqīng shān
只今掊白草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zhī jīnpǒu|póubái cǎo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释义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說文》上馬也。又超越也。今俗猶言驀越驀忽。《李賀詩》煙底驀波乗一葉。又《集韻》莫駕切,音禡。登也。

【青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海默《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指归隐之处。唐贾岛《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宋范仲淹《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严复《送沉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3.山名。一名青林山。南朝诗人谢朓曾卜居于此,故又称谢公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

【只今】;现在。唐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清李国宋《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郭沫若《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汉

【掊】《唐韻》步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音裒。《說文》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史記·封禪書》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後漢·百官志鹽官註》鹽官掊坑而得鹽。又聚斂也。《詩·大雅》曾是掊克。《揚子·方言》深也。《郭璞註》掊克深能。又與裒通。減也。《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古易作掊。又《唐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亦把也。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引取也。或作捊。又作抱。又《唐韻》方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口切,音。擊也。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后切,音剖。義同。《莊子·人

【白草】1.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穀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檉柳、胡桐、白草。”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乾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唐岑参《过燕支寄杜位》诗:“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宋梅尧臣《送李泾州审言》诗之二:“云间白草开边陇,山上朱楼压郡城。”许地山《狐仙》:“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2.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元白朴《天净沙·秋》曲:“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緑水,白草红叶黄花。”赵树理《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