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狮子吼,狐兔尚惊怛

至今狮子吼,狐兔尚惊怛

诗句读音
狐兔尚惊怛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入十二曷
拼音: hútùshàngjīngdá
至今狮子吼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hì jīnshī zi hǒu

至今狮子吼,狐兔尚惊怛释义

【兔】《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吐去聲。《說文》獸名。象踞後其尾。《禮·曲禮》兔曰明視。《韻會》歐陽氏曰:兔从免字加一點。俗作兎,非。陸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又《正韻》亦作菟。《前漢·賈誼傳》搏畜菟。《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怛】《集韻》得案切,音旦。《說文》憯也。《前漢·武帝詔》支體傷,則心憯怛。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當割切《玉篇》丁割切,音妲。《廣韻》悲慘也。《增韻》驚也,懼也。《莊子·大宗師》無怛化。《禮·儒行註》言之不愊怛也。《疏》愊怛,謂急促之意。《釋文》怛,驚怛也。又勞也。《詩·齊風》勞心怛怛。又或作。《詩·風》中心怛兮。《前漢·王吉傳》引《詩》作。 亦作憚。入聲。《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釋文》音怛,都達反。 或作。通作旦。◎按隂復春云:《說文》得案切。又當割切。又曰怛或从心在

【至今】。《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唐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刘半农《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狮子吼】1.佛教语。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见《维摩经·佛国品》。《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请饭上方香积中,化座灯王狮子吼。”2.泛指传经说法。唐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宋杨万里《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诗流倡和秋虫鸣,僧房问答狮子吼。”明李贽《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参见“师子吼”。3.喻悍妻怒骂之声。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按,宋陈慥(字季常)好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