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诗句 | 读音 |
---|---|
再使风俗淳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八諄 拼音: zàishǐfēng súchún|zhūn |
致君尧舜上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三十六養 拼音: zhì jūnyáo shùnshàng|shǎng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释义
【再】《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使】〔古文〕《唐韻》疏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又《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又《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又《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 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漢典考證:〔《易·兌卦》悅以使民。〕 謹按
【风俗】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淳】〔古文〕《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淸也,樸也。《張衡·思賦》何道眞之淳粹兮。《註》不澆曰淳。又沃也。《周語》王乃淳濯饗醴。又大也。《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又兵車之耦曰淳。《左傳·襄十一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又鹹也。《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又淳淳,流動貌。《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又《集韻》朱倫切,音諄。漬也,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註》淳,沃也。又主尹切,音準。布帛廣
【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宋岳珂《桯史·王荆公》:“荆公自以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尽底藴,欲成致君之业。”
【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易·繫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今者陛下圣明在上,虽尧舜无以加之。”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