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诗句读音
支郎既解除艰险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ī lángjìjiě chújiān xiǎn
试看人心平得无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ì kànrénxīn píngdé wú

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释义

【支郎】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2.指晋代高僧支遁。明沉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雪浪洪恩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有支郎畜马剪隺之风。”清曹寅《寄题东园》诗之七:“

【解除】1.去掉,消除。汉焦赣《易林·蒙之咸》:“忧祸解除,喜至庆来。”元郑光祖《伊尹耕莘》楔子:“辅佐成汤,伐桀救民,解除苍生倒悬之苦。”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2.汉代阴阳家称禳除凶恶为解除,后来迷信的人也沿用此名。汉王充《论衡·解除》:“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太平广记》卷二八三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师舒礼》:“太山府君问礼:‘卿在世间,皆何所为?’礼曰:‘事三万六千神,为人解除祠祀,或杀牛犊猪羊

【艰险】困难和危险。《后汉书·虞诩传》:“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唐魏徵《述怀》诗:“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缘小弟自粤来京,不避艰险,非图爵禄之荣,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一次一次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也总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漢

【试看】试着看看;且看。唐韩愈《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心平】1.要求不高。茅盾《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当作白天的家,时常用‘押宝’的精神买进一万,或者是卖出五千;--在这上头,她倒是很心平的。”2.心情平静。谌容《人到中年》七:“﹝陆文婷﹞从院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心平如镜,一往如常。”

【得无】“得亡”。亦作“行毋”。犹言能不;岂不;莫非。《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唐韩愈《答胡生书》:“雨不止,薪芻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貽小子之嗤?”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