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有不侔,肝胆楚越异

志趣有不侔,肝胆楚越异

诗句读音
肝胆楚越异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gān dǎn chǔ yuè4
志趣有不侔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hì qùyǒu|yòubù móu

志趣有不侔,肝胆楚越异释义

【肝胆楚越】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肝胆同体,喻亲近;楚越敌国,喻对立或疏远。《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道合而襟期暗亲,志乖而肝胆楚越。”明叶子奇《草木子·克谨》:“治天下之道,至公而已尔,公则胡越一家,私则肝胆楚越。”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乃至素所与櫛风沐雨共患难之人,或素所抚摩爱惜受豢养之人,一旦肝胆楚越,倒戈相向,恨不得互剚刃於腹而始快。”

【异】《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又《集韻》發歎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又《廣韻》退也。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說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又不同也

【志趣】情趣。《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一年》:“恪分遣轻军先至河上,具舟楫以观龕志趣。”陆游《七月二日夜赋》诗:“鄙人志趣在渔樵,四十年来负圣朝。”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俱係天台县人氏,幼攻诗书,长同志趣。”柔石《二月》一:“可是毕业以后,因为志趣不同,就各人走上各人自己底路上了。”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不侔】不等同。《后汉书·荀彧传》:“海内未喻其状,所受不侔其功。”《明史·谭纶传》:“敌聚攻,我分守,众寡强弱不侔,故言者亟请练兵。”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故奉使能致其命,以是为类例,其与平时选举议员利害至不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