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

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

诗句读音
志士耻沟渎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hì shìchǐ1dú|dòu
征夫念桑梓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zhēng fūniànsāng zǐ

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释义

【志士】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唐雍裕之《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元刘詵《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丁西林《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汉

【耻】《正字通》俗恥字。(耻)《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

【沟】《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又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渎】《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說文》溝也。《爾雅·釋水》注澮曰瀆。又江河淮濟爲四瀆。《釋名》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又小渠也。《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又慁也,重複也。《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又慢也。《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又易也。《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又山名。《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又《集韻》《韻

【征夫】远行的人。《诗·小雅·皇皇者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毛传:“征夫,行人也。”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明高启《晓出东门闻橹声》诗:“征夫车转山头阪,工女机鸣竹外家。”2.从役之人;出征的士兵。《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郑玄笺:“征夫,从役者也。”明刘基《过闽关》诗之五:“征夫但恐咨询闕,莫向天涯怨路赊。”清吴伟业《避乱》诗之六:“尽道征夫苦,不惜耕人劳。”典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賢。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桑梓】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东汉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沈从文《王谢子弟》:“七爷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