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
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释义
【稚榻】亦作“穉榻”。小床。唐许浑《寄献三川守刘公》诗之一:“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跡人间。”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因以指秘阁。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周王羣玉之山,汉帝蓬莱之室。”宋曾巩《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蓬
【膺舟】·郭太传》:“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以“膺舟”借指有声望者之舟。唐许浑《寄献三川守刘公》诗:“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唐许浑《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讌》诗之一:“陪汎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巩洛】1.巩洛二古地名的并称,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战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説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文选·潘岳<西征赋>》:“眷巩洛而掩涕,思缠緜於坟塋。”李周翰注:“巩洛二县名。岳家坟塋在此。”宋梅尧臣《周仲章通判润州》诗:“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2.泛指通都大邑。唐许浑《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诗:“独想征帆去巩洛,此中霜菊正花开。”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看流芳,继踵韦平,盛传巩洛。”明何景明《放歌行》:“整轡逾巩洛,驱车入咸秦。”
【停】《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廷。行中止也。《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又《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註》停停,樸遬不長也。又叶徒當切,音唐。《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 《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