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行冠冕万世,通丧缟素三年
诗句 | 读音 |
---|---|
至行冠冕万世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去十三祭 拼音: zhì xíngguān miǎnwàn|mòshì |
通丧缟素三年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tōngsāng|sànggǎo sùsānnián |
至行冠冕万世,通丧缟素三年释义
【至行】卓绝的品行。《晋书·朱冲传》:“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南史·沉顗传》:“顗字处默,幼清静有至行。”宋王安石《上宋相公书》:“伏惟阁下以直道相先帝,虽已不在政事之地,然纯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
【冠冕】1.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后汉书·明帝纪》:“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履以行事。”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饯》:“去其冠冕,作彼庸奴。”2.特指中原汉人服饰。《隋书·东夷传论》:“今辽东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3.比喻仕宦。《后汉书·郭太传》:“﹝贾淑﹞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南史·王裕之等传论》:“观夫晋氏以来,诸王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唯世禄之所专乎。”宋叶适《朝
【万】《廣韻》《集韻》《韻會》同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丧】〔古文〕《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桑去聲。《玉篇》亡也。又《正韻》失位也。《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註》喪,失位也。《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又《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音桑。《正韻》持服曰喪。《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又《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禮·曲禮》送喪不踰境。又姓。《廣韻》楚大夫喪左。《說文》本作。《廣韻》亦作。
【缟素】1.白色丧服。《管子·轻重甲》:“故君请縞素而就士室。”《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縞素。”《后汉书·顺帝纪》:“茂陵园寝灾,帝縞素避正殿。”清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2.白色。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縞素不能自分於緇墨,圣贤不能自理於乱世。”明沉受先《三元记·赏花》:“縞素花王,逞清真国色。”清孙枝蔚《夏日坐郭长仲水边梅花亭长歌》:“怜我不如阶下石,曾坠残香分縞素。”3.喻朴素。《史记·留侯世家》:“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縞素为资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