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熊之蹯兮,龙醢羊羹
炙熊之蹯兮,龙醢羊羹释义
【龙】〔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
【醢】《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許亥切,音海。《說文》肉也。《詩·大雅》醓醢以薦。《疏》醢,肉汁也。《禮·曲禮》毋歠醢。《疏》醢,肉醬也。醬宜鹹,客若歠之,則是醬淡也。《周禮·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實,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魚醢、鴈醢。《註》凡作醢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甁中,百日則成。鄭司農曰:無骨曰醢。又烹也。《史記·魯仲連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前漢·班固敘傳》然卒潤鑊伏質,亨醢分裂。又《韻補》叶虎李切,音喜。《楚辭·九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
【羊羹】1.以羊肉制作的羹。《战国策·中山策》:“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於楚。”《南史·毛修之传》:“修之尝为羊羹荐魏尚书,尚书以为絶味。”2.用赤小豆粉、琼脂、砂糖等制成的一种糕点。如天津栗羊羹。
【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說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詩·小雅·瓠葉傳》炕火曰炙。《書·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燒也。又《詩·大雅》旣之隂女,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疏》王肅云:我隂知汝行矣。乃反來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又親近也。《孟子》况於親炙之者乎。《註》親近而薰炙之也。又《玉篇》熱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蔗。義同。又《唐韻正》古音之恕反。《枚乗·兔園賦》於是從容安步,鬭雞走兔,俛仰釣射,煎熬炮炙,極樂到暮。射音樹。又叶陟略切。《詩·小
【熊】〔古文〕《集韻》《韻會》胡弓切,音雄。《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爾雅·釋獸》熊,虎醜。《疏》醜類也。《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又赤熊。《爾雅·釋獸》魋如小熊。《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又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史記·黃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又西熊,侯國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蹯】〔古文〕籵《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正韻》符艱切,音煩。《說文》作番,獸足也。《左傳·文元年》食熊蹯。《註》熊掌。《類篇》亦作。又《集韻》符分切,音汾。義同。又《韻補》叶汾沿切《曹植·名都篇》歸來燕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鰕,炰鱉炙熊蹯。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