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言初无文,寻绎自成诗

至言初无文,寻绎自成诗

诗句读音
至言初无文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ì yánchūwú wén
寻绎自成诗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ún yìzìchéngshī

至言初无文,寻绎自成诗释义

【至言】1.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庄子·天地》:“是故高言不止於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吕氏春秋·异宝》:“以龢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王充《论衡·效力》:“岂其心不欲治乎?力弱智劣,不能纳至言也。”宋苏轼《策总叙》:“臣闻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2.古代道家用虚静无为的思想阐述事理,以不言为至言。《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成玄英疏:“至理之言,无言可言;至理之为,无为可为。”3.旧时亦以指佛、道的精深玄妙的理论。唐贾岛《送僧》诗:“出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无文】1.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紊”,不紊乱。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唐蒋防《连州廖先生碑铭》:“仙书无文,仙语无词;以心传心,天地不知。”明贾仲名《书<录鬼簿>后》:“自宫大用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餘者皆无文焉。”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记·礼器》:

【寻绎】推求。《汉书·循吏传·黄霸》:“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颜师古注:“绎,谓抽引而出也。”唐刘知几《史通·惑经》:“经既不书,传又缺载,缺略如此,寻绎难知。”明归有光《与沉敬甫》:“苏秦二公文字少尝读,今忘之,俟再寻绎也。”茅盾《虹》:“梅女士从她们的眼光中却寻绎出这样的意义来了:如何?早料到是这一番话!”2.追思。《周书·邵惠公颢传》:“而灾衅仍集,丁此穷忧,至性过人,遂增旧疾,因兹毁顿,以至薨殂。寻绎贯切,不能自已。”宋秦观《虞氏夫人墓志铭》:“仙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