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诗句读音
以神合天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yǐshénhé tiān
知言伊何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ī yányī hé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释义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神】〔古文〕《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

【合天】合乎自然;合乎天道。《庄子·达生》:“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郭象注:“不离其自然也。”唐彭朝曦《勤政楼视朔观云物赋》:“静以法地,动而合天。”

【知言】1.有见识的话。《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伯问於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对曰:‘然,欒黶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以为知言。”《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以为秦汉世礼义陵迟,不可復用周制封诸侯,著论明之,儒者以为知言。”聂绀弩《从陶潜说到蔡邕》:“离开陶潜,曹先生的话,也不算完全的知言。”2.谓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辞。《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伊何】1.为何,作什么。《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伊何?”高亨注:“伊,犹为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么?”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其祜伊何?宜尔子孙。”金王若虚《哀雁词》:“捕者伊何?贪于货鬻,用者伊何?悦乎口腹。”2.谁,何人。晋陶潜《劝农》诗:“哲人伊何?时维后稷。”宋苏轼《和陶诗·和时运》:“昔人伊何,谁其裔苗?”3.如何,怎样。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兰。”南朝宋鲍照《代空城雀》诗:“辛伤伊何言,怵迫良已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态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