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贻后世,三叹废缇油

只应贻后世,三叹废缇油

诗句读音
只应贻后世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hī|zhǐ1|4yíhòu shì
三叹废缇油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sān tànfèitíyóu

只应贻后世,三叹废缇油释义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

【贻】《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又《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又《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后世】1.某一时代以后的时代。《易·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五章第七节:“后世孔子庙中没有荀子的位置,虽然专制主义是他倡导的。”2.指后裔。《荀子·强国》:“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后汉书·袁閎传》:“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红楼梦》第八八回:“人説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3.佛教语。谓来世。《无量寿经》卷下:“寿终后世

【三叹】叹”。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唐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文丞相已。”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李善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缇】《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說文》帛丹黃色。《博雅》赤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四曰緹齊。《疏》其色紅赤,故以緹爲名。又《地官·草人》凡糞種赤緹用羊。《註》緹,縓色也。又《春官·司服註》今時五伯緹衣,古兵服之遺色。《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遺象。又《廣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音體。義同。又《集韻》都黎切,音低。天黎切,音梯。義同。

【油】《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又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又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又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又緹油,車飾。《後漢·劉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