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漏汇春消息,惹动旁人机巧心

只缘漏汇春消息,惹动旁人机巧心

诗句读音
惹动旁人机巧心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rědòngpáng rénjī qiǎoxīn
只缘漏汇春消息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zhī yuán4huìchūnxiāo xī

只缘漏汇春消息,惹动旁人机巧心释义

【惹】《唐韻》人者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者成,音喏。《說文》亂也。从心若聲。《增韻》引著也。又《韻會》詭也,也,絓也。又《廣韻》而灼切《集韻》日灼切,音弱。《廣雅》挐也。一曰綽惹,不定貌。 或作。

【动】〔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又《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又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旁人】1.他人,别人。南朝宋鲍照《代别鹤操》:“心自有所存,旁人那得知。”唐杜甫《堂成》诗:“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明高启《效乐天》诗:“旁人笑寂寞,寂寞吾所欲。”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咱们跟你表哥说说,另外派个旁人去不行啊?”2.旁边的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银杏》:“友人不应,问再三不已,旁人皆匿笑。”

【机巧】。《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机巧。”宋陈亮《类次文中子引》:“汉高帝之宽简,而人纪赖以再立;魏武之机巧,而天地为之分裂者十数世。”清刘大櫆《伯兄奉之墓志铭》:“盖先生自童幼读书,常自保其婴儿之性,不敢失坠。及长,而与众酬接,以至居官蒞民,皆出其天怀以相付与,不知人世有机巧之事。”2.聪慧灵巧。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只缘】唐任华《杂言寄杜拾遗》诗:“只缘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却为掾。”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缘身作延年药,一服曾经送主终。”

【漏】《唐韻》靈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又江名。

【汇】《唐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戸賄切《正韻》乎罪切,回上聲。《說文》器也。从匚,淮聲。一曰回也。《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匯,廻也。言滄浪之水入江,又東廻而爲彭蠡澤也。又《唐韻》苦淮切《集韻》枯懷切,音。義同。又《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潰。義同。

【春】〔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清顾炎武《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2.偏指增补。宋范仲淹《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3.变化。汉孔融《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晋张天锡《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