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健步到,柱史捷书还
中丞健步到,柱史捷书还释义
【柱史】下史”的省称。代指老子。《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李贤注引应劭曰:“老子为周柱下史,朝隐终身无患。”清康乃心《送李虞臣任宝昌令》诗:“华狱仙人地,函关柱史家。”2.“柱下史”的省称。指御史。唐严维《剡中赠张卿侍御》诗:“早列月卿位,新参柱史班。”唐韩翃《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职非柱史,恶故当隐,苟闻善而疑之,闕其事焉。”3.“柱下史”的省称。亦借指侍郎等朝官。唐刘商《题杨侍郎新亭》诗:“毘陵过柱史,简易在茅茨。”4.“柱下
【捷书】捷报。《梁书·蔡道恭传》:“寇贼凭陵,竭诚守御,奇谋间出,捷书日至。”唐杜甫《洗兵行》:“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序》:“江南平,览捷书而泣曰:‘师征不义,而顾令吾民死兵,彼何负哉!’”清昭槤《啸亭杂录·食鱼羹》:“金川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勒乌围。阿文成公桂以捷书进。”典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丞】《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音承。《玉篇》繼也。《廣韻》佐也。《正韻》副貳也。《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又與承通。《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又
【健步】于走路的人。常被派去送信或办理急事。《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毋丘俭作乱,遣健步齎书,欲疑惑大众。”宋杨万里《得寿仁寿俊二子涂中家书》诗之一:“急呼两健步,为我致渠侧。”清曹寅《韩慕卢学士见贻盆梅置轩中偶成》诗:“远烦健步移春至,恰被春寒勒未开。”2.谓行走快而有力。唐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仇兆鳌注:“健步,旱魃疾行。”《艾青诗选·自序四》:“他从浓荫复盖的高高的石阶上健步下来。”徐迟《在湍流的涡漩中》:“有的虽然白发苍苍,依然健步如飞。”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