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春况属悬弧旦,史君亭榭风光暖
诗句 | 读音 |
---|---|
中春况属悬弧旦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二十八翰 拼音: zhōng chūn4shǔ|zhǔxuán húdàn |
史君亭榭风光暖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二十四緩 拼音: shǐ jūntíng xièfēng guāngnuǎn |
中春况属悬弧旦,史君亭榭风光暖释义
【中春】月十五日。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称。唐徐凝《二月望日》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张守节正义:“中音仲。古者帝王巡狩,常以中月。”唐杜牧《怀钟陵旧游》诗之二:“滕阁中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林纾《记水乐洞》:“中春草木敷緑,弥望蓬蓬。”
【况】《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又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祝基作况其。况从二从兄,以况字代替。(況)〔古文〕《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音貺。《說文》寒水也。又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又益也。《晉語》衆況厚之。又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又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又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
【属】《正字通》俗屬字。(屬)《廣韻》《集韻》之欲切《韻會》朱玉切,音燭。《說文》連也。从尾蜀聲。《徐曰》屬,相連續,若尾之在體,故从尾。《廣韻》聚也,會也。《周禮·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註屬聚也。《孟子》乃屬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傳·隱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又恭也。《禮·禮器》屬屬乎其忠也。《註》屬屬,恭貌。又續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又《晉語》必屬怨焉。《註》屬,結也。又足也。《左傳·昭二
【悬弧】1.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语本《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汉贾谊《新书·胎教》:“太子生而泣……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唐包何《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宋王禹偁《罔极赋》:“祝我寿考,劝我欢乐,感悬弧于兹晨,念陟岵而泪落。”《儒林外史》第十回:“悬弧之庆,在于何日?”2.谓尚武,练武。《孔子家语·观乡射》:“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王肃注:“男子生则悬弧其门,明必有射事也,而今不能射
【旦】《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丹去聲。《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曉也。《爾雅·釋詁》旦,早也。《書·大禹謨》正月朔旦。《詩·陳風》穀旦于差。又《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又《詩·衞風》信誓旦旦。《箋》言其懇惻款誠。《疏》旦旦猶怛怛。《釋文》旦旦,《說文》作。又《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又《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也。又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又盍
【史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宋范仲淹《绛州园池》诗:“絳臺史君府,亭阁参园圃。”宋王安石《送潘景纯》诗:“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鶚在秋天。”参见“使君”。汉
【亭榭】。南朝齐谢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极望天渊,曲阻亭榭。”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霍定与友生游曲江,以千金募人窃贵族亭榭中兰花插帽。”清龚自珍《调笑》词之一:“花下,花下,金碧朝阳亭榭。”
【风光】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唐元稹《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宋陈善《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孤山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2.风景;景色。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道静﹞随便
【暖】《廣韻》同。《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